DNA“条形码”可快速定位体内纳米粒子

2017-04-14 10:37:11 来源:
分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和佛罗里达大学的科研团队找到1种新方法,以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作为“条形码”,能快速测出不同纳米粒子处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有助于基因靶向疗法在体内的精肯定位。相干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科学家1直在寻求通过DNA或RNA(核糖核酸)递送来打开或关闭基因的方法治病,并研发了由脂质份子构成的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将遗传物资递送到特定目的地。不过,由于肝脏负责过滤血液,致使许多纳米粒子积累到肝脏,如何将这些纳米粒子瞄准到不同的靶器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为了挑选有利用前景的纳米粒子,通常需要改变纳米粒子的大小及其化学成份等特点,构建数千个纳米粒子;然后将它们置于特定类型的细胞上,在培养皿中培养;再视察这些纳米粒子是不是可进入细胞内,并将实验结果较好的纳米粒子用于动物测试。全部进程10分缓慢。

为了解决这1问题,研究人员为各种纳米粒子添加了由核苷酸组成的DNA序列“条形码”。他们挑选了30种不同的脂质纳米粒子,每一个纳米粒子均由含30个核苷酸的DNA“条形码”标记。将这些纳米粒子注入到动物体内后,通过搜索DNA“条形码”,便能视察纳米粒子终究到达了甚么部位。

除肝、肺之外,目前研究人员还能辨认靶向心脏、大脑、子宫、肌肉、肾脏和胰腺的纳米粒子。他们还对肝靶向纳米粒子进行了进1步测试,发现它可以为血液凝血因子成功递送短链RNA,并可关闭该基因。

由于新方法可以肯定纳米粒子的位置,科学家可以利用相干信息开发特定的纳米颗粒载体。而该方法能够较快速地找到有潜力的纳米粒子,也能够用来测试由聚合物组成的其他类型的纳米颗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