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1种临床表现藏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癌在所有主要癌症中具有最低的存活率,其中1个最主要缘由就是缺少在其初期可医治阶段中检测该疾病的诊断工具。
近日,由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高级医学成像和光学中心主任 Lev T. Perelman 博士领导的1个研究小组,开发出1种意义重大的新工具,利用散射分光镜技术和诊断算法,能够快速辨别出胰腺良性囊肿、癌性和癌前期囊肿,准确度高达 95%。而传统的术前检测准确度只有 58%。该团队的初步研究成果发表在上周的《自然》子刊《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
胰腺癌通常在晚期阶段才被检测到,并且预后不良。依照医学界的说法,21 世纪,胰腺癌已取代肝癌,成为新“癌王”。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王”,首先由于它病发率高,而且很难初期发现,1旦被发现 50% 以上是晚期;其次胰腺癌的死亡率很高,5 年生存率不足 5%,基本上每一年有多少人被诊断出胰腺癌,就有多少人去世。
Perelman 教授表示:“约有5分之1的胰腺癌产生于胰腺囊肿,但并不是所有的胰腺囊性病变都是癌性的。” 目前,医生通常是依托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来检测胰腺囊肿的瘤性。从囊肿中提取组织液体,然后检测是不是存在癌细胞或疾病的唆使性迹象。
但是,由于囊液通常包括很少的细胞,流体化学分析也缺少准确性,这类检测方法只有 58% 的准确度。而这 58% 的准确度,常常会致使更可怕的后果。不但会严重耽搁初期胰腺癌的发现和医治,而且不准确的诊断还会让患者承受没必要要的胰腺手术。要知道在胰腺上动刀子,是有着巨大风险的。
有1个说法是,胰腺癌手术是普外科手术中最难的。普外科手术按难度系数划分,可分为4级,胰腺癌手术是最难的第4级,手术步骤多且复杂。胰腺是腹腔中最隐蔽、累及血管和器官最多的脏器,解剖结构最为复杂,手术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出血。手术1般还要切除102指肠和1部份空肠,同时重建多脏器间的连接。如此大动干戈,胰腺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率也远远高于其他普外科手术。
当患者出现胰腺囊性病变后,既没法准确诊断是不是为良性囊肿,也不敢轻易选择高风险的手术,就算最后被确诊为胰腺癌了,又基本上是晚期。面对胰腺手术的高风险、晚期胰腺癌极高的死亡率,明显我们需要新的诊断方法,来尽早准确辨认出需要手术干预和不需要手术干预的胰腺囊肿。
研究团队这次开发的新工具,利用散射分光镜技术(LSS),通过对组织的反射光谱进行分析,能够视察到胰腺中癌性或癌前细胞中的结构变化。并为此开发出1套诊断算法,根据对光谱的分析,判断组织的癌性和良性。其结果,可以用来指点医生判断病人的胰腺囊肿是不是需要手术,从而下降这个决策以往存在的高风险。
在 Perelman 博士和同事的1系列实验中,LSS 技术实现了在胰腺囊肿鉴别中 95% 的准确度。虽然新技术需要进1步测试,但 LSS 技术绝对可以代表胰腺癌的1个重大进步。
研究人员分析了 13 个来自于最近手术中囊肿的反射光谱,并将结果与其他恶性肿瘤肯定的方法 (包括术前成像、FNA 活组织检查和术后组织分析) 进行比较。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LSS 技术在每种情况下都与术后分析具有相同的诊断。在另外一个测试中,研究人员将1个微型 LSS 光纤探头插入 FNA 探针。在所有已确诊为癌性或良性的 9 例患者,均通过 LSS 技术得到了准确诊断。
文章的共同作者,BIDMC 癌症中心的 Douglas K. Pleskow 博士表示,这是1项在胰腺囊肿检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利用新的 LSS 技术和诊断算法,来鉴定胰腺囊性病变的恶性潜能,具有高准确度、快速、便捷和便宜等优势。不但为及时辨别出胰腺良性囊肿、癌性和癌前期囊肿提供了巨大希望,而且能够准确地鉴定出需要外科手术的胰腺囊肿。
如果新技术能够得到广泛使用,就能够避免诸多胰腺良性病变中没必要要的胰102指肠等切除手术,更重要的是,可以鉴定出本来可能错过的恶性囊肿,从而将胰腺癌抹杀在摇篮里。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