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弊大于利?

2017-07-06 04:57:14 来源:
分享:

加拿大预防医疗护理专责小组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用于筛查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抗原检验(PSA)弊大于利,常会产生不准确的阳性反应,从而致使患者接受没必要要医治及产生不良反应,应予放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弊大于利?。

筛查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有效的途径之1,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最常常使用和最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包括PSA检查和直肠指诊(DRE)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产生的1种蛋白,PSA是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标志物之1。正常情况下主要局限于前列腺组织中,组织癌变时,大量PSA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PSA水平升高。

但是,PSA是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而非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主要问题是它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无特异性,也没法辨别前列腺癌是处于侵袭性或缓慢进展。前列腺老化肥大或发炎,乃至急性尿潴留、前列腺活检、膀胱镜检、直肠指检、射精、经尿道手术都可能影响结果。

有研究提示,以PSA为基础的筛查虽显著提高了前列腺癌发现率,但多为进展缓慢、侵袭性低、无临床症状的藏匿性前列腺癌,病人更可能在前列腺肿瘤出现症状前死于其他病情。唯一少量因具有高侵袭性、产生转移而导致患者死亡。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诊断出的非皮肤癌症,多数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良好,10年存活率到达95%。多数专家认为年龄超过75岁或小于75岁但伴随严重合并症的男性,几近不能从PSA筛查中获益。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验法最主要的问题是假阳性结果和过度诊断。诊断结果1旦肯定呈阳性,患者通常会接受活体组织切片等更多检查,从而带来出血、感染和尿失禁等其他风险。经筛查发现的23%~42%的患者存在过度治疗,增加了社会医疗负担,也给患者增加了没必要要的痛苦和损伤。

为明确此问题,美国及欧洲分别进行了两项前瞻性验证研究,但两研究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前列腺癌筛查价值的讨论。

加拿大预防医疗护理专责小组表示,现有证据没法确切证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有下降死亡率的功效,但数据清楚表明,该项检查伤害病人的风险更大。

因此,该专责小组建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不利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证据显示,在55岁到69岁的男子中,几近有5分之1的人最少出现过1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假阳性报告,约17%的人接受了没必要要的活组织切片检查。

据建议,55岁以下及70岁以上的男性,不要使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行癌症筛查。55岁至69岁的前列腺癌高风险男性,则不推荐PSA筛查,或应和医生详细讨论利弊后慎重行事。

不过,多伦多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的尼尔·弗莱什纳医生对此建议表示质疑,他认为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医生可尽早发现致命癌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该建议将会导致更多的前列腺癌症死亡病例。

P.S.早在2010年美国癌症学会(ACS)《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指南》建议:

①在决定是不是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前,要充分斟酌患者整体健康状态而不但是年龄,中危、高危、极高危人群应分别在50岁、45岁和40岁时被告知;预期生存期少于10年,75岁及以上,和小于75岁但患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肾脏疾病、中度至重度痴呆或致死性肿瘤者,不能从前列腺癌筛查中获益,不建议接受常规前列腺癌筛查。

②使患者了解前列腺癌筛查的不肯定性、风险和潜伏好处,由其自己决定是不是接受筛查。

③应在PSA和DRE基础上综合斟酌年龄、家族史、种族、PSA速率、PSA密度及既往活检记录等多种因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弊大于利?,进而决定是不是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强烈建议活检前告知可能的好处和风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