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愈来愈多的证明表明,遗传变异在放疗引发的毒性发展中发挥1定的作用。但是,可预测癌症放疗副作用的关键基因变异,以往的候选基因关联研究未能阐明这类表型背后的共同遗传变异。
文献来源:Athree-stage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identifiesasusceptibilitylocusforlateradiotherapytoxicityat2q24.1.
最近在《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杂志发表的1项研究指出,关键的遗传变异可能会影响癌症患者如何响应放射治疗。该研究小组——包括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TANC1基因变异与前列腺癌患者放疗引发副作用的较高风险相干,可预测癌症放疗副作用的关键基因变异,这些副作用包括失禁、阳痿和腹泻。
目前的研究结果,是以1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为基础,在这类类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检测众多的遗传变异,来探究它们中的任何1个是不是与某种类型的并发症有关,有时并发症在治疗完成后几年才会出现。
本研究首席科学家、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放射肿瘤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教授BarryS.Rosenstein博士称:“我们在另外两组患者中重复了这些研究结果,这是迈向开发前列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计划的重要1步。在5年内,利用最近几年来获得的数据可构建1种预测基因组检测,通过这类检测,我们可以为众多的癌症患者优化医治方法,可预测癌症放疗副作用的关键基因变异。”
在这项研究中,Rosenstein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在1个西班牙前列腺癌患者组群(741人)中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些患者都接受了外粒子束放射疗法(EBRT)。重复队列包括来自英国的633份病例和来自美国的268份病例。终究取得了近400例放疗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在血液样本中,他们挑选了大约100万个遗传标记,每名患者被监测最少两年的时间,来跟踪放射副作用事件。数据分析表明,可预测癌症放疗副作用的关键基因变异,这些遗传标记与放射医治后并发症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干。
Rosenstein博士指出:“下1步我们将验证这些研究结果,看看一样的标记是不是能预测其他类型癌症患者的类似预后结果。”利用正在开发的基因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调解治疗计划,以尽量减少不利的影响,从而改良众多癌症幸存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